欢迎光临,岐昱专业生产:玻璃反应釜,固相多肽合成釜,分子蒸馏,旋转蒸发仪,高低温循环一体机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021-59105991

行业新闻

必读 l 医药行业未来投资重点在哪里?

近期,沉积许久的医药行业频频传来涨停消息,实现强势反弹。以汇添富中证医药卫生ETF(159929)为例,截止2022年10月27日,近一个月的收益率高达13.38%,位居行业板块前列。在持续强势的行情下,很多机构旗帜鲜明地指出“医药反转点到来”,不少股友基民喊出“梦回2020,医药牛回速归”。


图1  汇添富中证医药卫生ETF(159929)净值走势图

640 (1)

备注: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那么,此番医药的上涨,究竟是“困境反转”,还是“昙花一现”?


医药行业近期上涨解析

医药行业近期之所以出现上涨,与两项政策息息相关:


一、2022年9月26日,贴息贷款政策发布,总计1.7万亿,包括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9大领域,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2年。


二、2022年10月13日,IVD生化试剂集采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企业只要在最高有效申报价基础上降价20%即可增补。


对于贴息贷款,更多可以理解为针对医疗服务补短板的政策,由于过去两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医院在抗疫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在传统的设备投资和更换上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因此,贴息贷款直接拉动了整个行业的需求端,对行业的景气度存在明显的提升作用。


对于集采的政策,过去一年医保局在进行持续的调整,目的就是让集采变得更加合理。从最开始冠脉支架集采竞价到近乎惨烈的程度,到后续骨科集采的好于市场预期,再到此次IVD集采,投资人已经开始乐观地看待集采的影响,本质上是由于集采从过去的“竞价淘汰机制”逐步变成现在的“限价入围机制”,尽可能的尊重了现有的市场格局,控制竞价的激烈程度,减少对企业的冲击。集采规则调整后变得更为合理,投资人也更能够预测对未来财务的影响。


未来应该如何看待医药行业呢?

知名私募涌津投资认为,医药行业未来仍然有成长空间,依旧应该对行业和企业抱有信心。他们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①聚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升级的机会。在整体消费乏力的背景下,政府投资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医疗领域的政府投资主要体现在对医院建设方面的支持。实际上从2020年开始,专项债金额的变化已经非常明确的指明了政府对于支持医院建设的方向,今年的贴息贷款同样是政策层面对于医院体系升级的支持,在明后年新医院竣工叠加老医院采购需求逐步释放,院内的医疗设备公司依旧存在较好的发展环境和前景;②聚焦后疫情时代的院内院外需求复苏的机会。医药行业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无论是院内患者数量还是院外消费需求,都受到了疫情明显的压制,导致行业整体的需求并没有被充分的释放。从行业内各公司的业绩来看,疫情处于低位的时候,企业都能有不错的业务表现,但是一旦出现疫情风险,业绩就会迅速受到影响。从国内每一版的新冠诊疗方案的更新来看,整体上是趋向于更加合理,未来的方向是兼顾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医疗端的消费需求一般都相对刚性,一旦需求复苏,将会有很大的业绩弹性,对于目前估值偏低的医药企业,也是很大的投资机会;③集采目前作为公立医疗机构采购的常态化制度化的模式,在政策预期上已经逐渐趋于稳定,在应采尽采的指导原则下,大部分过去大体量的药品和器械都已经逐渐纳入集采。在后集采时代,已经不存在存量的大品种,更多会成为一种产品定价模式。企业的财务报表在集采后已经能够比较好的做一个相对合理的预期,国内临床依旧有大量未满足需求能够支持企业持续做大,企业的价值能够得到重新的体现。


医药行业投资重点聚焦哪些板块呢?

中欧基金葛兰认为,创新是行业成长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经过多年的洗礼,国内创新企业整体研发管线布局更加理性,资源向差异化方向倾斜,甚至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品种诞生。在有大量临床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的背景下,创新药及器械都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因此,在长期看好的核心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以及消费性医疗等方向进行了着重布局。


工银瑞信基金赵蓓认为,长期看我国CXO行业受益于工程师红利的国际竞争力依然存在,市场份额或仍会提升,即使有周期波动性也依然存在实现较高增速的机会,当前估值或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景气度下行的悲观预期。医疗服务、药品、器械、药店和消费医疗受一定程度的疫情冲击,但整体影响相对可控,短期冲击并不影响长期经营趋势和竞争力。中药OTC受益于四类药品的更合理管理,竞争格局的改善以及长期品牌价值的提升,经营趋势在改善。


鹏华基金中药行业分析师阮雯也认为,中药仍有“拨估值”空间。整个行业现在20几倍的估值,虽然相对比较高,但其中龙头企业市值也相对比较大,所以其实对于整体的估值是有所影响的。但其实仍然有大量市值相对比较小一点的公司,它们还处于20倍估值以下的水平。而三季度行业很多中药消费品,无论是院内和院外增速都是在30%到40%。按照目前已经发公告的企业来看,增速相对来说非常快。整个行业很多公司至少是20%以上增长,尤其是一些龙头企业甚至会更快,所以我们觉得现在仍然有很多公司属于平均估值水位之下。第二个方面中药类似于中药消费品的逻辑近期尤其是三季度以来吸引了很多全行业基金的参与。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行业消费类包括白酒、其他可选、必选的消费品来看,或多或少有一些疫情冲击,所以整体利润端的增速其实是有所影响的。但是对于中药来说,尽管二季度有疫情的影响,中药消费品整体一季度还是有25%以上接近30%的增长。二季度略有异常,但是下滑不是很大。三季度基本上所有受影响的企业都有明显的反弹。行业的增速我们觉得现在处在PEG小于1的水平,从增速和估值匹配仍然还有拨估值区间。


融通基金万民远分析,随着需求、客流底部回升,叠加处方外流及集中度提升,零售药店发展空间大;受制于医保控费,未来两年,国产替代是大趋势,国产高端器械也是布局方向;消费医疗是兼具“消费”与“医疗”的优质赛道,如眼科、口腔医疗,消费医疗需求相对刚性,未来消费者大概率会消费回补,同时消费医疗的客单价高且不受医保控费影响,竞争格局好;近2年来,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下游需求相对比较低,原料药业绩受损,股价处于相对比较低的位置。原料药具有周期属性,从周期的角度看,在业绩不佳时买入,跟踪上下游两大制约因素,改善时股价也会有所反应。建议选择具有中长期逻辑的细分赛道,具体包括:CXO、零售药房、高端器械进口替代、消费医疗以及原料药,以及中药。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